王遵来,男,1974年9月出生,汉族,硕士研究生,现任天津北辰北门医院副院长,全国青联委员,市人大代表,民革北辰区工委主委。王遵来从医二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现为主任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天津市干部保健专家,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
他爱岗敬业,潜心医学研究,独创脊诊诊法,创立 “小角度、小力度、小幅度”三小推拿整脊手法,提出 “大整脊”概念和“1+7”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新模式,用于临床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胸椎小关节紊乱以及多种脊柱相关疾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副作用,该技术填补了中医领域的空白,被中华中医药学会列为“百项特色”重点推广项目。
他始终牢固树立“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的理念,把提高医疗质量、科教兴院、重点专科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他狠抓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健全全院医疗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院科两级质控网。白天,他带领着全院的整脊大夫会诊疑难病历,对住院患者亲自查房;晚上总结工作经验,指导手法练习。每周召开一次片区会议,对各片区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他深知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特别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将人才的自主培养作为全院科技建设的一号工程来抓,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
他勇当“科技兴院”的带头人,先后成功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市、区级科研项目和自选研究项目30余项。撰写出版医学专著三本,40 余篇论文分别在市级和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获得国家专利10多项,科研成果9项。作为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技术人才,在长期艰苦的临床工作中,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严谨治学的学者风范,以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和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努力践行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作为脊诊整脊继续教育基地主任,亲自主持召开的高级研修班、世界级的学术论坛所培养的人才达千人以上。牵头成立的世界脊诊整脊医学联盟,会员已逾3000余人,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辐射到美、日、韩、新、马、泰等国。为加深中马之间中医文化交流,发挥中医脊诊整脊在国际学术组织中的作用,助力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于2016年11月5日,在马来西亚创办了北门医院马来西亚分院。11月6日,联盟在新加坡成立了联盟分会,为当地脊诊整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积极促进津台间中医文化交流,推动海峡两岸中医脊诊整脊事业蓬勃发展,为台湾同胞在中医脊诊整脊人才方面提供发展的平台和机遇。2017年3月在市台办的牵头部署下,为津京高校台湾学生进行了一次脊诊整脊技术专场培训,得到了台湾学生的高度赞扬。已安排两位台籍学生在北门医院分院就业。津台办将北门医院作为“津台青年实训就业示范基地”。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 8.0级地震后,王遵来立即组织员工向灾区捐款,并于14日上午就将3.8万余元职工捐款送到有关机构。20日,他亲自带领首批“天津市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抗震救灾服务队”前往灾区,在灾区奋斗了15个昼夜,共救治1600名轻重灾民。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他带领医疗小分队巡诊、防疫消毒上百次,防疫消毒面积达八十多平方公里,行程达上千公里,对灾民心理干预近千人次。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王遵来不仅在第一时间再次组织全院员工为灾区同胞捐款,尽己所能帮助灾区同胞共度难关。同时,根据灾区实际需要,迅速带领6名本院骨伤、预防、护理、普外、防疫等组成的天津青年抗震救灾医疗小分队奔赴玉树开展救援工作。共在玉树灾区奋战了10多个日日夜夜,救治伤员1000多名,并建起玉树唯一的“天津医疗点”及第一所“天津希望帐蓬学校”。天津港“8•1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王遵来积极响应团市委号召,亲自带队并迅速组织20名专业医疗志愿者携带价值万元的医疗急救药品、常用药品及防护用具,赶赴滨海新区从事善后医疗服务工作,对烈士家属进行实时医疗服务和心理疏导,得到烈士家属的高度赞扬。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一次次出色完成救灾救援任务,受到了团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