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 >> 专题 >> 团结凝聚力量 奋斗铸就伟业
 
心声|奉献一生 回报祖国是我的无悔选择
来源:统战新语    2024-11-04 小字号

心 声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载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恢弘壮丽的史诗,铸就了人民共和国彪炳史册的伟业。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统战新语”开设新中国成立75周年“心声”专栏,以党外人士亲历者、见证者的视角,讲述新时代统一战线成员奋进新征程的动人故事,表达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爱国奋斗的真挚情感,在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新征程上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中国台湾长大,到美国深造,再回到大陆投身祖国建设。对我而言,人生路上有三次重要的选择:一是选择了林毅夫为人生伴侣,二是选择了特殊教育为终身职业,三是选择了祖国大陆为事业拓展的舞台。这些选择让我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回到祖国的怀抱是我自幼的梦想

  1953年,我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北,从小祖辈就告诉我,我们家是几百年前从福建泉州跟着郑成功到的台湾。

  二战后在台湾出生的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是中国国民党教育体系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学我考入了排名第二的台湾政治大学,就读中国文学专业,并以文学及教育学双学士学位毕业。

  母亲认为我学习太好,将来不好嫁人,给我一个任务,务必在大学期间寻找一个自己心仪的男生,毕业后嫁给他。我和毅夫在一次朋友举办的聚会相识,日后他寄给我一封信附上他的照片,背后写着“我是一个没有财富的男人,但我有理想有志气,希望和你做朋友”。我被他的真诚打动,和他交朋友。

  毕业后,我入职中学任教,与相恋两年的林毅夫走进婚姻的殿堂,这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1979年5月16日夜,先生林毅夫从驻守金门的军营泅渡海峡,前往了他一直心系的祖国大陆。当时两岸之间互不往来,是两岸关系极为敏感的时期,我们双方失去音信,我带着一双儿女在台湾艰难地工作和生活着,不仅与丈夫长久分离,担心他的安危,还要忍受别人的指指点点。但我从没忘记丈夫的殷殷期待,一边工作、操持家务,一边学英语、考托福,准备去美国留学。

  1983年1月,我在重重压力下赴美留学,也终于与半年前从北京大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丈夫取得联系并在芝加哥重聚。之后,一起回到北京定居工作,各自为我们的事业做出成绩,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的中国。

为国家工作是我一直的追求

  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根植于我的灵魂与骨血之中。我与先生结婚,也是因为我们俩有共同的振兴祖国的梦想,所以毅然选择学成归国。

  1987年夏天,在美国刚刚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后的第8天,来不及参加毕业典礼,我就带着一双儿女,踏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我满怀期待,因为祖国大陆有600多万残疾儿童需要我,国家的特殊教育研究需要我。因当时工作条件还不成熟,回国后我并没有马上“上岗”。我想既然人都已经回来了,总要为国家工作,要为特殊教育尽力!我就经常去教育部“报到”,义务做英文翻译,当时改革开放,外国专家一波波地来到北京参观访问,美国教育专家来访问教育部,我就做口语翻译或陪专家团去各地学校访问。在参加了一系列教育专家访问接待和涉教育领域重要会议后,我参与了“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制定,这一段时间的经历也帮助我思考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问题,形成论文《关于中国特殊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篇论文略有修改的不同版本发表在3个不同的报章杂志上,也一直作为我推动特殊教育发展进行调研、实验等有关科研工作的指引。

  1988年1月,我进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虽然研究所经费很有限,但吴畏所长为了培养我,挤出有限的资源支持我创办了“特殊教育研究室”。随着工作的深入,我有机会代表国家出席各类国际教育界研讨会,尤其在联合国各个分支机构的大会上,每个国家的代表座位上都放着国旗,每一次报告、每一次讨论,都拉近了我和祖国的距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力量”,我为我的祖国自豪。我因为爱国而归来,回来后我与国家的联系更紧密,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我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渴望,使得我说的话和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不再只是我个人的愿望或成就,我代表着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与自豪。

特殊教育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许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要做特殊教育工作?”“为何选择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你放着漂亮、聪明、健康的孩子不管,要去管傻孩子?”“咱们国家连普通教育还没搞好,搞什么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这个新生事物,有许多人不理解、不支持,但我没有时间叹息,必须努力探索、勇往直前。

  为了改变人们的看法,1993年至2000年,我带领教育部教育扶贫项目特殊教育组,走进了国务院选定的12个西部省份的100个贫困县去开启特殊教育工作。

  宁夏有3个县,固原是个试验县,我们要坐飞机转火车再转汽车,才能抵达杜木桥乡。第一次在回族居住的乡村推动特殊教育的工作经历,不但教会了我回族的生活习俗,也教会了我农村教育发展的不易。那时,每个月我都会下到一个县或一个乡,一待就是一个星期。

  走进这些贫困县,教育发展的差异更加具象化。没有教具、学具,我们就教老师们自己做,瓶瓶罐罐、吃过冰棍的小木棒都是制作蒙台梭利的教具和学具的材料。老师们把瓶盖穿孔用鞋带串起来,教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数数。不同质料的沙子、石头、纽扣贴在纸上,给盲童触摸学习认知物质世界。那个年代的老少边穷地区没有电脑,没有影碟播放机,有些农村缺电,我带去的教学光盘不能看,于是我们便拿海报纸代替,自己上阵给教师们一场一场地讲课,教师听懂了,也把他们的教学设计和想法用海报展示。

  为了在全国普及特殊教育知识,1999年,我申请了中国第一个专门服务这个人群的完全免费的公益网站——“中国特殊需要在线”,通过这个平台把对孩子和老师们切实有用的信息传递到位。这个网站拿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基础教育”的项目支持和经费。

当好人大代表是我努力的方向

  2003年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台湾团服务。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无上荣耀,也是国家和广大台湾同胞对我的无限信任,更是一份为台胞发声、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责任,这对我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到今年,我已连任五届全国人大代表。20多年来,我提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约60多篇建议,其中涉及教育发展、促进就业、海外侨胞领事保护、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保护台湾同胞福利、落实台湾同胞在大陆同等待遇等方面。我每年都会到几个省市考察调研。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与当地台生、台青、台商等开会座谈,听取他们的心声,反映存在的问题,并将台胞们的需求做成报告。我始终坚信,广泛关心和倾听人民的诉求愿望,才能当个好代表。

  一路走来,坎坷曲折,酸甜苦辣,实属不易。但是不管困难多大,压力多重,我始终会迎难而上。为了我忠于一生的特殊教育事业,也为了反映更多台胞的心声诉求,我要当好一个桥梁,不忘初心,忠于使命。

  (作者:陈云英,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副会长,台湾同学会会长

 
 
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38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