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声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载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恢弘壮丽的史诗,铸就了人民共和国彪炳史册的伟业。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统战新语”开设新中国成立75周年“心声”专栏,以党外人士亲历者、见证者的视角,讲述新时代统一战线成员奋进新征程的动人故事,表达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爱国奋斗的真挚情感,在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新征程上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起自己的成长与新中国的发展,不禁感慨万千。
我于上世纪50年代初出生后,先辈蔡元培先生夫人周峻女士为我取名为“建国”,妹妹名为“建新”,寓意为建设新国家。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从小耳濡目染先辈的故事,我的父母从小教育我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也成为我一生坚守的信念。
东渡扶桑 心系故土
改革开放后,我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了七年,于1987年4月东渡日本,继续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后来又拓展到近现代中日关系、民间外交、对外文化交流等领域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日期间,我得到中国驻日使领馆的引导和鼓励,担任在日学人的学术团体——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的负责人。由此,我在日本有两个平台,一是以日本的大学为载体,向日本学生讲授中华文化,培养日本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还多次利用假期带日本学生到中国游学,让年轻一代了解中国;二是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这一侨团为载体,团结在日华人学者,与日本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讲好中国故事,还有幸被媒体称为推动中日文化交流的“民间大使”。
旅日多年,党和国家对海外游子的关心关怀历历在目,自己的点滴成绩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肯定。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领导同志访问日本,我有幸被驻日大使馆邀请,作为50名被邀人员中唯一的自费留学人员参加座谈会。不久,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了《今日求学万里,明日报效祖国》的感想文章,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1996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顺应党的侨务事业发展需要,首次组织“新移民社团负责人回国访问”,我有幸应邀于11月赴北京访问。中央领导同志在百忙之中会见访问团全体成员。会谈中,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勉励大家,要学好本领为国服务,做好民间交流的桥梁纽带,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那次访问,让我感受到了祖国对海外侨胞寄予的殷切希望。
在日期间对我影响最深的是1997年。那年,我成为日本唯一的新华侨代表,受中央政府邀请,荣幸地赴港参加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当我在现场亲眼见证英国国旗缓缓降落、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与全场中华儿女一样,无比心潮澎湃,感受到祖国的日渐强大以及中华儿女统一的决心与信心,我满含热泪的镜头还被中央电视台特写记录了下来。此情此景更深深震撼了我,让我更加坚定了跟党走、报效国家的信念。此后几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陆续访日,我作为新华侨代表在中国大使馆受到了亲切接见。同时,我被选为全国青联常委和担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1999年,我应邀赴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当站在国庆观礼台上,看着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一刻,我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当年年底,我便做了回国的决定,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尽力!
民间外交 搭建桥梁
2001年初,我带完最后一届学生后,放弃了日本的专任教授职位和高薪,回到上海,到同济大学任教,并得到上海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热情欢迎,媒体作了大量报道。2004年我被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回国人才”称号。
在同济大学校领导的帮助和关心下,回国后的我迅速组建同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亚太中心以亚洲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为研究方向,从战略、安全、经济、文化等综合角度,结合历史和现实问题,聚焦该地区大国战略关系、中国周边外交、东亚地区一体化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问题研究,成为学术界颇有影响的研究机构,并成功举办了八届“中日韩民间交流论坛”,成为该领域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品牌之一。
在同济大学任职期间,我充分利用自己在日资源,多次邀请对华友好的日本前政要到校演讲交流,还邀请了日本诺贝尔奖得主作学术交流,实现诺贝尔奖得主到访同济大学零的突破。这些日本前政要、学者来到中国,亲身感受到中国的变化,回到日本后也更加客观地研究、介绍中国。其中,依田憙家先生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资深教授。早在1964年中日两国还没建交时,他便不顾日本当局的阻挠,率领日本青年绕道香港赴北京访问,受到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我想,这些中日友好交流的“活历史”应该被更多人知道,于是每年我都请他来同济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他不顾高龄,每年到会并做主旨演讲,还将退休金捐赠给同济大学学生。此举也让我感受到中日两国难以割断的民间情谊,以及搭建民间交流桥梁的重要意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兼任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并在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任教,从事国际关系、中日关系、民间外交等教学和学术研究,并多次在学术刊物、媒体围绕民间外交、中日关系、公共外交等建言献策。在日本任教期间,我感受到了日本青年学生对中国了解甚少,深知加大中华文化学习和交流尤为重要。本世纪初,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我意识到,让更多的日本青年学生有机会学习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亲眼亲耳观察和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对于改善双边关系很有必要。于是,我竭尽所能,在2006年初与日本樱美林大学合作创办孔子学院。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每年寒暑假都会接待日本的青年学生交流访问。他们感受到中国的强盛、文化的绚烂、人民的友好,日后也成为中日友好交流的桥梁纽带。此外,我每年都会安排中国学生到日本的大学交流深造,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他们与我分享出国感悟,都表示在海外不仅感受到了中日两国的不同,也更能体会到伟大祖国的日益强大,更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文化和文化自信,也会将所见所学用来报效祖国。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海外我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回国后我搭建交流平台,不遗余力促进海外民间交流。2010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任命我到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任副主任,分管政策研究和文教宣传两个部门。从此,以侨为桥,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
参政议政 建言履职
在大学教书育人的同时,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培养。我多次受中央有关部门的邀请,在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70周年国庆观礼活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活动,纪念辛亥革命90、100、110周年等各项重大政治活动。
除了同济大学,上海有关部门也给我提供发展的良好平台和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我不仅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开阔了视野,党和国家也给予我在政治上充分历练的机会。让我的人生价值得以充分发挥,而这都离不开党和国家不断的关心、引导、培育和帮助。
回国后不久,我加入了中国致公党,并连任三届致公党中央常委、上海市委会副主委,在参政议政、建言履职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2007年,中共上海市委召开与党外人士座谈会。我代表致公党市委会发言,这也给予我做好参政议政、建言履职的动力。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信任下,我先后担任第十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用心、用情、用手中的笔,为群众代言、为政府献策。十年履职期间,我积极发挥多重社会身份的优势,利用学术积累和社会调研,在中日关系、国家软实力建设、公共外交、侨务工作、孔子学院及华文教育、世博会及后世博、绿色经济、创新发展、粮食食品安全、社会治理、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等国家战略及诸多民生热点问题上,累计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230余份、大会发言书面材料近百篇、社情民意20余份,合计约360份60万字,很多提案得以落实,有的提案被全国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十年履职、上海政协常委两届任职,都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都能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每当想到这些,我都由衷地感到,正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选择让我切身体会到了国家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
75年来,我们走过峥嵘岁月、历经风雨洗礼,如今正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大步向前。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的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都展现出了现代化的新图景。
回望与新中国共成长的我的大半生,在海外,我从高校学者到旅日侨领;在国内,我从大学教授到政府官员、从参政党成员到政府公职人员、从咨询专家到政协委员、从归侨到政府参事、从侨务部门的服务对象到为侨服务的政府公职人员。变的是身份和经历,不变的,是始终秉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始终铭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道路。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如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也将坚守信念、发挥余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谱写时代华章,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蔡建国,日本归侨,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